都市小说《灵泉种田:返乡当农场主》,讲述主角苏晓棠林砚的甜蜜故事,作者“一野的风”倾心编著中,主要讲述的是:厌倦996的互联网人{林砚},辞职回到贫瘠的家乡清溪村。偶然发现后山藏着能改良土壤、提升作物品质的灵泉,他决定留下来搞生态农业。从种有机蔬菜到培育特色水果,再到开网店卖农产品,林砚一步步盘活家乡土地。村医苏晓棠始终支持他,用医术守护村民与农场工人;邻村承包商赵建军却想低价收地建污染工厂,屡次使坏。林砚联合村民对抗,不仅建起规模化生态农场,还带动全村致富,让清溪村成了绿水青山环绕的“幸福村”。
《灵泉种田:返乡当农场主苏晓棠林砚全本免费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完结灵泉种田:返乡当农场主苏晓棠林砚》精彩片段
凌晨三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需求文档,太阳穴突突地跳。
咖啡己经续到第三杯,指尖在键盘上敲得发麻,可进度条依旧卡在78%——明天就要给甲方交方案,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。
“林砚,这块交互逻辑还得改,甲方刚发消息说要加个新功能。”
组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。
我回头看了眼办公室,灯火通明,十几个同事都埋在电脑前,像一群被按在键盘上的木偶。
这是我在互联网公司的第五年,从实习生熬到产品经理,每天不是在加班,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。
996早己是常态,007也不罕见。
上个月体检,报告上多了“颈椎反弓轻度脂肪肝”两个新名词,医生叮嘱“少熬夜,多休息”,可我连按时吃饭都做不到。
“改不了,今天再熬就猝死了。”
我关掉文档,起身收拾东西,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惊讶。
组长愣住了,大概没料到一向“好说话”的我会突然拒绝。
我没管他的反应,拎起背包就往外走——这五年,我为了所谓的“高薪”和“前途”,错过了母亲的生日,没陪父亲去医院检查,连朋友聚会都从未参加过。
可现在回头看,除了一身毛病,好像什么都没剩下。
走出写字楼,凌晨的城市还亮着灯,霓虹闪烁却照不进心里的空荡。
我掏出手机,翻到父亲上周发来的视频:老家清溪村的麦子长得稀稀拉拉,土地干裂得能看见缝隙,父亲蹲在田埂上,眉头皱成了疙瘩,说“今年又旱,收成怕是要完”。
那一刻,我突然做了决定:辞职,回清溪村。
第二天一早,我递交了辞职信。
HR挽留时说“再熬熬就能升职”,我笑着摇头:“比起升职,我更想活着看见明天的太阳。”
收拾东西离开公司时,我没带多少东西,只装了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本翻旧的《乡村振兴案例集》——那是去年偶然买下的,当时只觉得新鲜,没想到现在真的要用上了。
坐了六个小时的火车,又转了两趟大巴,终于到了清溪村的村口。
远远望去,村子还是记忆中的样子:土坯房错落有致,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,只是路上的人少了,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蹦蹦跳跳的孩子。
“砚娃子,你咋回来了?”
村口的王大爷看到我,惊讶地放下手里的锄头。
我笑着迎上去:“大爷,我辞职了,回来住段时间。”
王大爷叹了口气:“回来好,回来好,你爸妈天天念叨你。
就是这村子,越来越穷了,年轻人都走光了,地里也种不出东西。”
我心里酸酸的,跟着王大爷往家走。
路上遇到几个村民,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,可眼神里的疲惫和无奈,藏都藏不住。
快到家门口时,就看见母亲站在院门口张望,头发比视频里更白了些,脸上的皱纹也深了。
“妈,我回来了。”
我放下背包,走过去抱住母亲。
母亲的肩膀很瘦小,还在微微发抖,她哽咽着说: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,饿不饿?
妈给你煮鸡蛋面。”
进了屋,父亲从里屋走出来,手里还拿着一个破旧的烟袋锅。
他看着我,半天没说话,只是一个劲地抽烟。
我知道,父亲是担心我,怕我在村里待不下去,又怕我受委屈。
“爸,我这次回来,就不走了。”
我坐在父亲对面,认真地说,“城里的日子我过够了,想在家乡找点事做,咱们村的土地不能就这么荒着,咱们的日子也不能一首这么穷下去。”
父亲愣了一下,把烟袋锅放在桌上:“你想做啥?
这土地贫瘠,又缺水,种啥都不成。
前几年有人来种果树,结果没到半年就枯死了。”
母亲端着鸡蛋面过来,放在我面前:“砚娃,妈不指望你大富大贵,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行。
村里的日子苦,你怕是受不了。”
我拿起筷子,吃了一口面条——还是记忆中的味道,鸡蛋的香,葱花的鲜,还有母亲特意多加的一勺猪油,暖得人心头发热。
我放下筷子,看着父母:“妈,爸,我知道村里的条件不好,但我想试试。
咱们先从改良土地开始,只要肯努力,总能找到办法的。”
晚饭过后,我跟着父亲去地里转。
夜色渐浓,月光洒在干裂的土地上,泛着一层冷光。
父亲蹲在田埂上,用手抓起一把土,土块一捏就碎,他叹了口气:“你看这土,一点水分都没有,种啥都长不好。
今年春天好不容易下了场雨,可没过几天就干了。”
我看着眼前的土地,心里五味杂陈。
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是我小时候跟着父亲种地、跟着母亲摘菜的地方,可现在,它却变得如此贫瘠。
我握紧拳头,在心里暗暗发誓:清溪村,我回来了。
我一定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,让父母和村民们过上好日子,再也不用受穷受苦。
回到家,我洗漱完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我打开手机,搜索“乡村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法”,越看越有信心。
虽然前路肯定会有困难,但我不怕——比起在城市里日复一日的996,我更愿意为家乡的土地,为父母的期盼,拼一把。
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,照在书桌上的《乡村振兴案例集》上。
我知道,从明天起,我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。
清溪村的日出,一定比城市的霓虹更温暖,更有希望。